一、试验目的
利用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氯气、硫化氢等多种微量气体,在可控温湿度条件下对材料或整机进行加速腐蚀,重现产品在运输、仓储及运行期间可能遭遇的腐蚀损伤,评估防护层质量与可靠性。
二、标准依据
现行主流规范包括:
ISO 16750-4-2006《电气和电子装备环境条件》
EIA-364-65A-1997《电连接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》
GB 2423.51-2000《电工电子产品流动混合气体腐蚀方法》
ASTM B845-97(2008)《混合流动气体腐蚀测试》
GB/T 5170.11-2008《腐蚀气体试验设备检验方法》
三、设备能力
试验箱可在 25–50 ℃ 范围内任意设定温度,相对湿度 60 %–90 % RH 可调;内腔尺寸 500 mm × 500 mm × 720 mm,满足小型整机、零部件或金属试片测试需求。微量气体采用 ppb 级定量泵浦混合,确保浓度精确、重复性好。
四、典型流程
样品准备:表面清洁、标记、初始外观拍照及电性能测试
参数设定:按产品规范选择温度、湿度、气体种类及浓度
暴露周期:通常 4–21 天,可按腐蚀速率要求延长或缩短
中间检查:定期开箱观察外观变化、记录腐蚀产物
最终评估:外观评级、接触电阻、附着力、金相切片等
出具报告:包含试验条件、照片、量化指标及判定结论
五、应用领域
汽车端子、继电器、PCB、镀层金属件、连接器、航空航海电子、户外通信设备、工业传感器等需要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环境的零部件和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