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开发阶段即介入
在产品设计初期就明确适用指令(LVD、EMC、MDR 等)和协调标准,避免后期大改 。
2.准确选择认证路径
• 低风险:Module A 自我声明即可。
• 高风险:必须选欧盟公告机构(NB)进行型式检验或体系审核 。
3.技术文件“六件套”缺一不可
设计图纸、电路图、BOM、测试报告、风险评估、欧盟官方语言说明书,须齐全且版本一致 。
4.样机策略
送检样机须为量产状态;系列型号需说明差异并附最大/最小功率各一台 。
5.测试实验室资质
报告必须由 ISO 17025 认可实验室或 NB 签发,非认可报告欧盟海关不予采信 。
6.欧盟授权代表(EC REP)
非欧盟制造商必须指定 EC REP,负责保存技术文件 10 年并配合市场监管 。
7.符合性声明(DoC)
企业法人签字后即刻生效;内容须与证书、铭牌、包装完全一致,否则视为违规 。
8.CE 标志规范
高度≥5 mm、清晰耐久;若产品太小,可贴在包装或附随文件上,但须符合比例 。
9.持续合规
设计变更、关键元件替换、法规更新均需重新评估并更新技术文件,避免证书失效 。
10.市场监督应对
欧盟各国会不定期抽查。企业须保证技术文件随时可取,并在接到通知 10 日内提交资料 。
总结:CE 不是“一纸证书”,而是一条从产品立项到退市的全生命周期合规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