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本性质
铅是一种高密度、柔软、易加工的蓝灰色金属,化学符号 Pb,原子序数 82,在地壳中含量约 0.0016%,常以方铅矿(PbS)等硫化矿形式存在。熔点 327.5 ℃,沸点 1740 ℃,密度 11.34 g/cm³;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膜,使其在硫酸、海水等介质中具备良好耐蚀性。
二、主要应用
蓄电池:占全球铅消费的 80 % 以上,用于汽车启动、储能电站。
电缆护套、焊料、弹药、防辐射材料。
化工颜料:红丹(Pb₃O₄)、硫酸铅等用于防锈漆、陶瓷釉料。
日常生活:传统陶瓷釉、PVC 热稳定剂、含铅玻璃、儿童玩具涂层。
三、健康与环境危害
铅可在人体内蓄积,90 % 储存在骨骼;长期暴露会损害神经系统、肾脏、造血系统,儿童血铅≥10 μg/dL 即可导致智商下降 9 %。污染源包括:
• 直接:含铅罐头、皮蛋、爆米花等食品工艺;
• 间接:工业“三废”使土壤、水体和农作物受污染。
四、法规与标准
• 中国:食品 GB 2762-2022 规定婴幼儿食品铅限值 0.02 mg/kg;
• 欧盟 REACH:消费品可触及部件铅迁移 ≤ 0.05 mg/kg;
• 美国:CPSIA 规定儿童产品基材铅含量 ≤ 100 ppm。
五、控制与治理
源头:推广无铅焊料、环保釉料、再生铅绿色冶炼;
流通:加强食品、玩具、饮用水铅含量监测;
人群:定期血铅筛查,对超标者进行驱铅治疗。
六、Lead / Pd(铅)测试项目:
总结
铅性能优越却具持久毒性,唯有在原料替代、工艺升级、全程监控三方面同步发力,才能将其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降至最低。